最近,在越剧《我的大观园》中饰演贾宝玉的演员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称“贾宝玉是长子长孙”,引发争议。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因纠正这一错误遭到网暴。在陈丽君公开致歉后,网暴仍在继续,并已经严重干扰了苗教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客观而言,公众人物在传播传统文化时出现知识性错误并非不可包容,更何况陈丽君第一时间致歉,她“知错就改”的坦诚态度恰恰展现了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而红学专家苗怀明则基于学术责任,守护了文化经典传播准确性。这本来是一出“文”与“艺”相互交流的佳话,却因为个别粉丝过度的反应,让事情变了味。
粉丝支持偶像,本无可厚非,但一些极端化的“支持”行为,反而给偶像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样的例子近年来也不少。比如,奥运游泳冠军潘展乐因不堪粉丝过度关注,解散唯一官方粉丝群;有粉丝在比赛现场因质疑裁判对全红婵“压分”而攻击冠军陈芋汐。
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本应该更多停留在精神共鸣的层面,不应该被异化为“领地意识”。说到底,粉丝虽然支持偶像,但两者在人格上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把任何对偶像的质疑都被视作对其个人价值的否定,容不下一丁点批评意见,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部分陈丽君的粉丝将教授的专业解读曲解为“蹭热度”,只会让理性的讨论空间不断被压缩,不仅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同,也会给偶像“招黑”。
粉丝不是不可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但粉丝和偶像之间的关系也完全可以是共同成长、进步。部分粉丝应该明白,情绪化的表达真的是“支持”,真的是为偶像好吗?
有时候,感情的付出也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虽然在舞台上的形象总是光彩照人的,但任何一位偶像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或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到底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不断进步和完善,都是粉丝可以认真考虑的问题。反过来说,作为粉丝,又可以从偶像身上学到什么,领悟哪些道理,同样也是追星的意义所在。
“为偶像正名”的正确做法,从来不是“堵住批评的嘴”,而应该是“打开对话的窗”。构建起理性的讨论空间,让学术归学术、艺术归艺术、情感归情感,相信不管是偶像还是粉丝,都能从一场热烈的讨论中获益匪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