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宛
全球时尚行业的格局正在快速且显著地发生变化。
第三方数据分析平台ECDB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时尚和生活方式在线零售商SHEIN超过耐克等多家公司,成为全球时尚电商领域的新领军平台。但这不是SHEIN第一次在这类报告上获得关注,此前它在Similarweb 时尚与服装网站访问量排行中,稳居首位。
按照ECDB的分析,SHEIN的优势和强项的核心是以按需柔性供应链驱动。在此基础之上,SHEIN于2023年落地了基于“自主品牌+平台”的双引擎发展布局,并通过对平台化等方式进一步将经验和影响力输出,同时又反哺上游生产、仓储等供应环节的合作方。
这让SHEIN走上了增长的快车道。
2024年,知名咨询机构GlobalData发布数据显示,SHEIN凭借数字化按需柔性供应链优势成为增长最快的时尚零售商。另一市场咨询机构PYMNTS 最新发布的“最佳消费者个性化体验购物应用排行榜”显示,SHEIN超过耐克、亚马逊、宜家、沃尔玛等公司登顶,是最受好评的全球购物应用。
与此同时,SHEIN在推动行业绿色化升级方面也动作不断,近日SHEIN宣布其 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以及近期、长期科学减排目标已获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批准。以2023年为基准年,到2050年SHEIN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温室气体(GHG)净零排放。
从表层的业务增长和各种排名登顶,再到内里的可持续发展和全景式生态模式,SHEIN构建了一套覆盖前端和后端的独特协同体系。如今这套体系所收获的成果正在显现出外溢作用——既继续在公司层面让影响力覆盖范围扩大,也在现实运作中带动百万级就业和地区发展。
故事从柔性供应链讲起
这一切都始于柔性供应链。
SHEIN成立至今的时间其实只有13年而已。在2012年正式创立公司后,创始人许仰天没有像许多时装品牌和电商平台一样,马上拥抱流量和趋势的红利,而是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装供应链体系的钻研之中。
他最为聚焦的地方是广东,尤其是广州番禺地区。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承接外贸制衣业务的地区,大大小小各种服装工厂林立其中,至今早已发展出高度成熟的生产体系。但SHEIN并不满足于此,其在Zara和Gap等快时尚品牌于1990年代到2000年代钻研出的“小单快反”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潜力。
结果便是,利用实际市场需求来预测销售和控制生产量,让SHEIN如今可以让所有订单从100件至200件的“小分量”开始进行首单生产。而柔性供应链的秘诀也正是在于此。
借助成熟的前端技术分析系统,SHEIN的团队能够迅速从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掌握实时流行趋势和消费者反馈,随后迅速将这些信息和意见传到给企划、设计团队。进入生产环节后,每个款式的各生产与质量管理环节的要求与标准会通过线上的数字化工具实时同步到各供应商端。
供应商通过线上数字化的管理工具进行生产排单、生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如果产生爆款,SHEIN便迅速向工厂追加生产订单,随后通过已经布局完备的物流体系送往全球市场。
如何提高库存周转效率是困扰鞋服行业的普遍性难题,但SHEIN却因为成熟的按需柔性供应链体系而将库存率降低至低个位数。这种技术驱动的柔性按需供应链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也从源头减少了浪费的可能性。
消费者想要买了才去生产,生产出来的都会被消费者迅速购买。一个完整的可持续闭环。
事实上,基于按需柔性供应链模式本身就带有环保色彩。因此在SHEIN获SBTi批准的目标中,到2030年近期目标,SHEIN将致力于实现范围1和范围2(说明:范围1范围2指自有设施运营的直接排放和电力使用的间接排放)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2%;范围3(说明:范围3指价值链的间接排放,主要包括采购的商品和服务、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运输和配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售出产品的报废处理等)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同时,到2030年,将每年逐步增加采购使用的可再生电力至100%。作为2050年长期目标,SHEIN则会将范围1和范围2、及范围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90%。
和目标一致,随着发展规模在过去几年里快速扩大,SHEIN的目光也从生产模式本身细化,更多更为细节的生产流程得到关注,并由此推动了一系列创新应用的诞生。
一个例子是数码冷转印印花技术。借助数码打印机,工厂可以使用活性墨水将丹宁纹理或艺术图案印刷到转印膜上,然后使用冷转印设备将转印膜上的图案转印到白色牛仔布,从而复制出传统水洗牛仔布的褪色和复古磨损等效果。
在传统牛仔裤生产过程中,褪色和复古磨损效果需要依靠多次水洗才能实现,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化学燃料也对操作工人造成健康危害。仅在2024年,SHEIN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牛仔服装达到38万件,同比增加90%。
按照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于2023年发布的验证报告数据计算,SHEIN因此而实现的节水量超1万吨。
另一个与数码冷转印印花相似的案例,是数码热转印技术。这种技术将染料印在热转印纸上,然后转印到织物上形成图案的印刷技术,最大特点是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极大节省了水资源。 由此再进一步,SHEIN联合东华大学研发推出新一代再生涤纶解决方案,测试表明,这项创新的工艺可以扩大回收材料的范围,包括废旧纺织材料与PET瓶等消费前和消费后的涤纶材料,为原料采购提供更大灵活性,降低成本;SHEIN还与传化化学在佛山成立“SHEIN&传化化学联合实验室”,探索服饰纺织、印染领域的前沿工艺、技术和方法。
而所有的创新技术都分享了一个共性,即精简、高效,天然地与按需柔性供应链模式相互匹配且深度嵌合。这种深挖供应链潜力并延展出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方法论,让品牌能够将效率提升、浪费语言库存减少所催生的价值100%都回馈给终端消费者,与消费者分享创造的价值,大大地降低了商品的销售价格。
也正是如此,SHEIN才能超越简单的卖货平台属性,有资格被称为“按需时尚”趋势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如果你经常浏览国内外鞋服领域的相关报道,想必会发现SHEIN已经成为不少公司尝试推动转型的参考对象——既要参考供应链创新思维,也要顺应“按需时尚”的发展大势。
将创新能力渗入每个生产流程
但此处还有数个疑问没有解答。
SHEIN确实借助按需柔性供应链模式实现成功,但落地到具体生产流程里去承接这种模式的工厂到底如何发挥作用?既然位于广东珠三角的服装制造工厂已经在改革开放后数十年的历程中发展成熟,它们为何还能继续深挖升级?
现实情况是,虽然中国服装制造业在帮助海外公司进行生产的同时,不断学习并优化生产设备和技术,在面料、染色、缝纫等环节做到了顶尖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技术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分散的产业链条使其没有被完全整合成能给下游销售提供高附加值的工具。
设计、创意、品牌,更是中国服装行业长期以来的一个痛点。
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中国服饰行业中的公司要走到微笑曲线两端的高处,首先便要从生产供应链着手。这是中国服装制造业最为成熟的部分,尤其是在广州、佛山和东莞一代,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厂通过承接外贸订单,早已经打磨出成熟的体系。它们只需要外力推一把,让所有资源整合凝聚。
为了让服饰供应链体系的潜力得到深挖,SHEIN在这些年里投入了大量资源,支撑起林林总总、大小不一的制衣工厂。
至今,SHEIN已经投入亿元资金对供应商的工厂进行扩建和改造,涵盖资金补贴、建厂选址规划和环境布局、生产流程赋能等环节。截止到2024年底,SHEIN帮助完成扩建改造的供应商数量超过200家,覆盖厂房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涉及人数接近3.3万。
周以宁就在SHEIN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家原材料“超级数码工厂”。他从2018年开始接触SHEIN,最初也经历了因为首单订单量太小而产生质疑,随后再到实现快速返单而加深合作,以及最终进一步加码供应链建设的过程。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周以宁表示。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的升级改造,使得周以宁这座数码印花厂的人效比同等规模的传统印花厂提升了至少10倍——自动验布机配有24个摄像头和智能识别技术,一台机器一天至少检验6000米,并会自动拍摄瑕疵等问题点。
如今走访工厂,可以看到的是0米挑高的智能立库整洁干净,一台台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在地面上忙碌搬货。车间灯光明亮而又柔和、通道宽敞、工位划分清晰,多个工序的工人正在不同区域有序忙碌着,链接SHEIN上下游的流程进度可视化显示屏随处可见。
去年6月,SHEIN还在广州番禺的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内举办首届“匠心工具日”。其在现场分享了60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工具,并对外展示了多种行业前沿智能设备。而大量服装生产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到来,则让活动从单方面分享变为综合性交流平台。

曾经在服饰制作过程中让大量工人、厂家烦恼的“鸡心”缝制、珠片刺绣等环节,都有对应的解决举措。以“鸡心”缝制为例,其指的是V领服装中,两条领口缝线交汇的地方。SHEIN的创新在于,其使用人字车改装压脚、针板来结合缝制工艺,快速将鸡心定位到领口中间位置,同时避免起窝。
这些工具有些投入成本其实很低,但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匠心工具日”只是SHEIN持之以恒地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的一个缩影。
2023年一年,SHEIN就开展了逾620场培训。2024年,SHEIN在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等还开展培训485场,同期还开展了近60期人才认证考核、10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行业培养职业化的优秀技能和管理人才,涉及经营管理、企划开发、生产排单、运营备货、质量管理等多个领域。
但对生产商的支持不只局限在生产领域,SHEIN将自身在ESG领域探索、助力产业绿色化升级的举措,成熟后也向供应商群体推广,同时在对供应商员工及其家庭的关怀上推出众多项目。
同样是在2024年,SHEIN通过国内仓储园区和在供应商工厂中使用的光伏电量合计超6500万度,同比增长150%。这相当于上万户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也相当于减碳超3.5万吨。在自营场所安装屋顶光伏的同时,SHEIN也积极为供应商定制专属的光伏系统安装解决方案。
此外,SHEIN出资帮助供应商工厂食堂、宿舍以及多功能室的升级改造已覆盖近1.4万平方米;免费为供应商员工提供子女照看、学习成长等服务的“儿童之家”已建设完成 25个,累计服务近5.5万人次;公益项目“聚星光”已累计资助640多个供应商员工家庭。
用影响力构建全景化产业图景
当能力不断提升,SHEIN如今的影响力已经辐射更为广泛的产业图景之中。
比如在仓储领域,十多年来,SHEIN已经建立了辐射广州、肇庆、佛山、江门等城市的供应链体系。这意味着SHEIN在广东各地创造了庞大的仓储就业机会,而且随着新项目的推进,这个价值更加突显。
最近的一则新闻便是,位于广东肇庆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已完成了主体结构及屋面封顶 ,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正式竣工。
该产业园总投资超过30亿元,集智能分拣中心、订单分拨中心及智能制造工厂等于一体,预计每年完成服务贸易出口额35亿元,创造2万多个就业机会。而同样是在肇庆,已租赁超70万方仓库的SHEIN,其“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新项目又新增租赁26万方。
再往东,位于位于广州增城的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已于2024年9月底正式开工,一期项目投资达36.9亿元,三期总投资达百亿元,预计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可达约10万人。
今年3月,SHEIN与重汽、东风、宁德时代等合作打造的新能源电动车,在仓间转运流程里逐渐代替传统柴油卡车。
推动可持续议题落地是此举的基础逻辑,但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跨界创新。在过去,9.6米厢式货车车型的新能源电车应用一直是行业难点,无法像家用汽车一样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其采购价格贵、车辆续航短、载重受限。
通过与多家头部汽车及相关配件公司合作,SHEIN率先在行业内提供大型可测试的业务场景,进行共同调研和测试。 按照计划,2025全年将有超过130辆新能源运输车会被投入使用,预计全年可减碳近万吨。
在长线空运领域也动作不断。SHEIN近年接连与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深化合作关系,在物流效率在得到提升的同时,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覆盖范围也得到扩大,而这也正好契合了近年中国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家着眼于行业全景的公司,从来不会玩“独乐乐”的游戏。
2023年,SHEIN进一步深化平台模式,确认了“自主品牌+平台”的双引擎发展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在SHEIN等自主品牌的基础上,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第三方卖家可以进入到由SHEIN搭建的生态圈内。
这个圈既为第三方商家提供了销售平台,也通过按需柔性供应链方法论等的拓展助力产业商家的生产,远远超越了时尚服装的行业的范畴。
在深圳从事电竞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的梁佳明就将其产品卖到了海外。和此前与SHEIN合作的服装厂一样,他的公司不乏设计和生产电竞产品的经验,缺的是一个整合业务的契机。
随着“电竞热”大潮的到来,梁佳明在SHEIN开辟了面向海外市场的零售平台。除了流量和客户数量之外,SHEIN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已经积累有较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提供出海合规的体系化赋能,帮助入驻商家进行适应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营销推广。
“作为出海品牌,如果蒙眼卷价格只能停留在赛程的第一阶段,想要长期吸引消费者一定需要持续提供优质创新的产品。”梁佳明表示,“所以我们更需要平台的支持,好的平台会尊重品牌商的专业性,看到我们整体的努力,也会与品牌一起作出长远布局。 ”
而在双引擎驱动发展模式落地接近两年后,一系列成果已经出现。
目前,SHEIN平台已覆盖超300个城市的产业带,其中广东成为SHEIN平台产业带出海示范省。更早之前,SHEIN平台推出了“全国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将类似柔性供应链方法论在平台商家中复制推广,帮助更多产业带商家提升适应全球消费趋势、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和供应。
这种模式通过扶持供应商、产业上下游垂直纵深整合和建设平台的方式,打造了行业规则和创新方法论,让柔性供应链系统更广泛地应用在时尚产业中。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随着SHEIN产业全景化视角覆盖范围的扩大,接下来必然会有更多创新性的举措落地。考虑到如今它的身份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线上时尚零售商,未来的一举一动也将会辐射到各个行业,并对全产业链产生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