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日本动画剧集叫《成人女性的动画时间》,非常克制地呈现了成年女性不足为外人道的生活碎片和幽微情绪。
如果说成年人有什么专属的苦楚,情绪无法宣之于口可能要列入其中。少不更事时,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喊累喊痛,但不知从哪天起,就自觉收声了。我们通常谓之“成长”。

《成人女性的动画时间》剧照
鬼知道如今很多成年人当年有多想快点成长,理由通常不外乎被父母管束得太严,无法自由支配课外时间和零花钱,或者是对成年人的世界有些瑰丽想象。后来——有人可能花了一辈子——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主的背后,往往是风险自担,还不能叽叽歪歪。
比如有个朋友,被单位派到偏远的外地工作,日常连吃饭都成问题,加上近年她健康状况不佳,可以说苦不堪言。但一想到这份工是自己千挑万选的“上上签”,也只能偷偷哭一鼻子,然后继续干。
我原本受不了她老跟我倾诉这些苦楚,一来朋友的需求搁我这里,优先级还挺高,但凡提上两三次,我就觉得问题亟须解决,难免焦心;二来,某事如果能容人长期吐槽,可能说明它给人的痛苦还没那么严重,或者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暂时还没有解决方案。那就先苟着呗。至于怎么个苟法,则全凭个人发挥。
有天下班路上,我看到有个人像躺在自家地板上那样,无所顾忌地侧躺在马路上。犹豫半天之后,我忍不住上前查看,他一动不动。我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惊讶地转过头来,边起身边说只是脚疼。说着,人已经站起来,坐到路旁边的台阶上,表情局促不安。那个瞬间,我有些后悔自己上前询问的举动,打扰了他原本的喘息空间。
但我也在那一刻突然就想通了:诉苦什么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可能就跟这个就地躺倒的小憩一样。或者说得更极端一点,和小猪滚个泥塘差不多。暂且放下一些体面矜持,撒个泼,获得一点不管不顾的舒缓松弛,也许是成年人最经济实惠的疗愈方式。
意识到这点之后,我像口泥塘一样接纳了朋友的吐槽。时间长了,我感觉自己也在成为那头猪仔,在一些想要更舒适点的瞬间,更加直接地把自己抛出去。比如,反过来吐槽朋友,让她闭嘴;或者在辛苦之后,通宵看完整部肥皂剧,边看边骂那些粗糙无理的人设和剧情。
我和另一个朋友都很爱看《脆莓公园》《俗世乐土》《腌黄瓜先生》之类的动画,它们和《成人女性的动画时间》里那种克制冷静完全不一样,全程都在粗野地怼天怼地。
这些事看起来没什么道理,但多少能让人获得一些宣泄的快乐,且总体而言无伤大雅。大多数成年人做不出太出格的事情,逐渐隐忍到连自己的真实感受都要隐藏,时间长了,变成沉疴。
我现在觉得,与其变成悲苦的成年人,总怪自己不够坚强成熟,不如偶尔想想,去滚哪口泥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