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杜萌
“美股有英伟达,A股有银伟大!”近期的行情让不少股民发出感叹。
7月9日晚间,美股英伟达(NVDA.O)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首只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而7月10日银行股继续飙升,“银行股龙头”工商银行(601398.SH)大涨2.93%,股价再创新高,带动沪指站稳3500点。
眼看着银行股接连走高,“不要存银行,就买只银行股吃股息”,成为一些保守投资派股民的操作。家住深圳的熊女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己很久没看过股票账户了,今天一看,账户里的六只银行股竟然全部回本了!”
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红利资产受到资金的追捧。Wind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多只红利ETF资金呈现净流入的态势。其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512890.SH)7月份资金净流入10.1亿元,截至7月10日收盘,规模达到了203.43亿元;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515450.SH)7月份以来净流入5.72亿元,最新规模达到了109.29亿元。

在当前热点轮动的市场行情下,高股息红利资产为何一枝独秀?这是否和此前公募改革提到的“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有关?
“目前我们分析认为,近期银行股的上涨和基金调整基准没有明显关联。因为现在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还没有明确的调整细则出台,基金的大部分仓位仍在此前的仓位,没有出现大幅调仓。”某公募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银行股的基本面在近期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华宝基金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估值维度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的双重压力下,“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走红,2024年A股盈利下滑3%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分红规模逆势增长5%,红利的“防御价值”在弱复苏中更突出。
诺安基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资金面维持宽松充裕,此前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场景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直接催化消费金融与金融科技业务增长。随着增量政策持续落地稳定市场预期,公募基金考核评级机制改革落地,银行板块作为红利资产仍具备强吸引力。
永赢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刘星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红利类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始终存在且在不断加强,A股和港股中的高股息标的在低利率时代仍然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确定性收益来源之一,其具有长期估值提升的投资价值。
湘财证券在研报中提到,为实现年内增长目标,7月宏观政策有望加码,大环境稳定有利于市场上行。预期7月市场将呈现小幅震荡上行态势。建议重点关注长期资金入市相关的红利板块(银行、保险)等板块。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潘俊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银行股行情呈现明显的估值修复与资金驱动特征,尽管行业面临营收微降压力,但盈利稳定性和资金配置需求支撑了股价表现。银行股从传统顺周期转向弱周期,股息率稳定在5%左右,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环境下吸引力凸显,险资在资产荒背景下持续增持高股息标的。
银行股能否继续涨势如虹?投资者是否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回调风险?
金鹰基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交易拥挤影响,短期金融股强势上涨后或有短期回调可能,此前银行强势表现或与季末调仓等资金行为有关,非银强势主要有赖于稳定币主题持续催化,后续视回调空间和事件催化关注潜在配置机会。
潘俊也提到,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要求缩小业绩偏离度,推动低估值银行股配置比例提升,预计增量资金将持续流入。当前银行股行情本质是“低估值+确定性”的双重溢价,在资产荒延续背景下,板块仍具配置价值,但需警惕经济超预期复苏带来的风格切换风险。
“红利板块内部也可能会产生分化,股息率不再是唯一标准,从优质现金流、波动率及分红确定性出发,分红稳定、盈利质量高的白马企业有望在中长期持续受益,核心是聚焦具备稳定分红能力(红利属性)和行业龙头地位(白马属性)的核心资产,消费龙头、公用事业、电信、银行等领域均有机会。”华宝基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刘星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银行板块长期被公募基金低配形成了较优的筹码结构,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长线资金的流入也是长期缓慢的过程,二者共同促成了银行股价格上涨过程的低波动和低回撤特征,这也进一步吸引低波动资金并形成股价的自我强化。展望下半年,上述逻辑在当前并没有显著变化,银行股整体的股息率和估值相对其他红利类股票仍然具有显著优势。
华福证券则建议采取“红利为盾,新质生产力为矛”的组合。防守端配置高股息资产,如煤炭、水电等行业的龙头公司,以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进攻端则聚焦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与军工领域,这些行业有望在政策支持背景下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