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新兴领域群体与城市共同成长、双向奔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9月25日下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在漕河泾开发区骑士能量站举办“走心润思——理润申城•徐汇丨理论汇客厅”主题理论对话活动。专家学者、骑手小哥、与服务部门代表共话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职业发展与权益保障。

“每天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打拼生活的我们,既是政策关怀的受益者,也能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城市治理的流动探头。”活动伊始,长桥街道汇成街区党支部书记胡俊奎讲述了自己从“快递小哥”到物流企业创业者、“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从为居民添麻烦到为社区送温暖,从一个人参与到一群人奉献的亲身经历,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要让新就业群体能够有尊严地来劳动,真正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而不是城市生活的他乡人,制度保障的遗忘者,城市生活的边缘人。”在主旨演讲环节,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汪仲启表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服务和引领好这一群体成为国家治理的新任务。他认为,面对劳动形式的深刻变化,治理创新要走在前面,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作,推动服务保障和制度完善,打造骑手友好城区。同时,还应持续完善相应制度规范,让算法更有温度,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去年上海线上餐饮消费已经达到了700亿,近11亿单量,这个巨大数字背后是我们骑手的辛勤劳动。应以关心、贴心与暖心的方式,做好骑手职业发展与权益保障。”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崔丽丽表示,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外卖骑手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形成多元就业生态,但也面临劳动权益、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诸多挑战。她提出,未来应构建多方协同支持体系,通过细化骑手劳动权益保障条款、完善保险与福利制度、建设职业成长体系等措施,让骑手真正成为城市治理的“合伙人”。

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围绕职业关怀、生活保障、工作难题等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名闪送小哥询问如何了解权益保障法规,徐汇区人社局相关工作负责人现场解答。一名外卖骑手提出“进小区难”问题,引发现场共鸣,大家纷纷分享自身经历。专家学者现场支招,建议有关企业和社区、管理部门以技术赋能叠加社区合力,破解外卖最后百米困局。活动结束后,还有小哥与专家们继续探讨。
为了让理论学习资源直达基层,直抵人心,会上,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马英娟,中共上海徐汇区委、宣传部部长赵懿共同启动“送学上门”——徐汇区特色宣讲课程配送进新兴领域活动。市社联还联合徐汇区委宣传部、区委社工部共同组建“新声轻骑兵”——徐汇区新兴领域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队,努力把党的理论宣传从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百米。

不仅送理论、送思想,还送文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现场,主办方联合徐汇区多家平台企业、街区共同发布了 “骑手朋友圈”,通过政企社多方共建,为快递、外卖骑手提供从生活起居、安全出行到文化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建设好“暖心港湾”与“服务绿洲”。在骑士能量站周边公共空间,既有免费理发、机车维保等公益服务,市社联还定制配送了“上海城市文化知识大挑战”的理论市集竞答活动,面向辖区内的邮政、闪送、顺丰等平台企业和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普及上海城市发展、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把理论民生、文化民生与生活民生整装打包、直达基层,吸引了众多小哥参与,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城市认同。

“理润申城”一站式基层理论宣传普及项目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各区共同举办,依托市社联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发挥专家学者推进理论宣传“深下去”的关键作用,着眼区域发展重点、基层治理难点、群众关心热点,为基层解疑释惑、为发展把脉出招、为治理凝心聚力,形成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基层治理实践者共论、共建、共治的“思想磁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